詳解陰陽五行中“陰陽並存”的含義

詳解陰陽五行中“陰陽並存”的含義

  陰陽並存可以說是確定陰陽五行氣場旺衰的玄機所在。“夫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,過於不及,皆為乖道。故高者抑之使平,下者舉之使崇。或益其不及,或損其太超過。所以貴在折中,歸於中道。”以往大家只注重月令的本氣,而忽視了陰陽並存,負陰抱陽就是陰陽並存的意思。

  命書言:從無取有,向實尋虛。在五行的氣場轉化中,實際是陰陽氣場同時並存,而不是只有月令之氣。月令卯木,一般只看到了木火的存在,而忽視了金水的存在,就出現了思維上的錯誤。試想卯月之時,太極在春分氣中,陽氣進而至卯,可是這時的金水之氣同時存在。為什麼這樣講?卯木為少陽,何謂少陽?就是陽氣不足,陰氣還有。在陰陽氣場的轉化中,只有子午月為純陰純陽之氣,其他的月令,雖然是陰陽的偏重不同,可是陰陽是同時存在的。故命書言:春土何嘗不生萬物,冬日何嘗不照萬國乎?月令的陰陽並存,是確定五行旺衰的玄機所在。

  五行是以陰陽為太極點衍生出來的,有四象而出五行,即春夏秋冬、暖燥濕寒是也。五行是何物?五行是春夏秋冬四時之氣的往復循環。五行是陰陽的細分,這裡木火為陽,金水為陰,土為陰陽之間的平衡之氣。春季為少陽木氣主濕,夏季為老陽火氣主暖,秋季為少陰金氣主燥,冬季為老陰水氣主寒。少陽木氣的產生必然是由老陰水氣轉化而來,這也是春天氣寒的原因。當少陽木氣旺極時,老陽火氣自然產生。老陽火氣的產生必然是由少陽木氣轉化而來,夏天火旺,老陰氣絕,因為中間的少陽木氣已經轉化了老陰之氣。當老陽火氣旺時,少陰金氣巳經有氣。從物象上看,立夏之後,花草樹木的葉子出現潮氣;在進入立秋後,潮氣則變成小水珠,此時的少陰之氣已經轉旺。當少陰氣旺極時,老陰水氣自然產生,夏天的餘熱經過少陰金氣的轉化,所以冬季寒冷。當寒冷到了極點,新的太極就會產生,新的一年又來了。

  陰陽為本,五行為用。陰陽二氣太過籠統,是一個全程概念,不能細緻地表示陰陽二氣的變化階段,就在二至上劃分二分,出現四相。把陰陽二氣劃分四個階段,用五行來表現。五行可以細緻地表示出陰陽的變化過程,表現出陰陽變化過程中,每一個點位中陰陽二氣的強弱情況。冬至後一陽解凍,但並不是陽氣變旺,只不過是陰氣旺到最極點,不能再向前發展。子中陰氣處在最旺的狀態,那麼陽氣就處在最弱的狀態。醜月陽氣繼續向上發展,可是陰氣仍然旺於陽氣,故醜月氣寒。寅月冬至後45天,陽氣略有上升。在卦氣上則是地天泰,陽氣已從地心向外發散,但是沒有離開地,植物只是根部具有生機。故此時只是陽氣進,實際陰氣還是旺於陽氣。故命書言:初春氣寒,首用丙丁調候,便是此意。進入卯月,氣至春分,陰陽分離。此時卦氣雷天大壯,陽氣透出地面,陽氣繽放,春花簇簇。此時陰陽處在中分階段,二者氣場在伯仲之間不相上下。故二月白天陽和,晚上氣寒。因為此時是陰陽的剝離,也就有了子卯相刑,而寅木中陰氣盛於陽氣,子寅無刑之說。辰月時令陽春三月,陽氣更旺,此時陽氣大於陰氣,故陰氣壬癸之水,到此為墓地。也就是陰氣幾乎將要消失,辰月的藏干癸水,是水的最後一點氣,只有在晚上亥子丑時,體現出來。進人巳月,陽氣更盛,此時老陰之氣全消,但是此時少陰有氣,晝夜氣場差還是較大。進入午月,陽氣旺極,陰氣死絕,此時晝夜溫差很小。夏至後,陰氣生,未月到來,陽氣仍旺,與醜月陰氣相似。七月後陰進氣,陽氣退,陽氣仍然旺於陰氣,……,又開始了新的循環。

  陰陽互根,陰陽並存,負陰抱陽。不要只看到月令的字面,要看到月令後面的陰 陽二氣,這才是根本。不然就永遠掌握不了旺衰的真機。

  通過陰陽的辯證分析,可以知道,課卦預測實際是將不同的干支組合氣場(日柱) 放在一個相對的時空中,看日干所代表的五行之氣所處的時間、空間中的旺衰情況。 “形全者損其有餘,形缺者補其不足”或者是“剛柔不一,順其勢”。然後看其後的時 空變化對課局“形旺者與形缺者”的消長狀況。時空損課局中形旺者的有餘,補形缺者的不足應吉;如果繼續加大形旺者的力量,抑制形缺者則應兇。